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十九大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提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了解新格局、新理念,引出高质量教育新理念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有这样两篇著作——《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两篇著作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的讲话,文中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体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强调了我们作为共产党人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我们目前所处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关键在于国际性青年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作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但也要看到,我国离教育强国仍有一定差距,“钱学森之问”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教育,不仅涉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优质资源的均衡,而且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社会观念的转变。
新格局、新理念对高质量教育的作用力
高质量教育与新格局、新理念下的现代化发展脱不开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我国在教育方面有句老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重大论断,作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部署,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发展之中,青年一代作为主力军,进入到“内卷”之中,当代青年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拔得头筹?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必不可少。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断改变和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即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满足新世纪全面发展需要为目的,实现教育科技与社会科技的有机结合,达到教育有效性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教育现代化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学校管理中,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如果我们教师队伍着装变得大方得体,精神面貌上散发、洋溢着教育特有的气息,这样,从自身出发人的现代化,才能使下一代人有着更高的水准和品质,才能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前提。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革命也日趋临近,主要体现在网络工程上,通过信息、网络等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多媒体硬件,完全给老师、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气息。每位教师包括老教师均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之下,在新理念、新格局的推动之下,教育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开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因此我校在大量的财政支持下,我校校舍、教室、实验室、操场的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器材完备等方面均有了质和量上的提升。
我校全面建成综合教学楼有教室、功能室、办公室200余间,实验室90余间,学生公寓有宿舍800余间,学生餐厅有餐位2400个。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0.5万册、电子图书18万册。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活动室、职业教育体验中心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功能报告厅、会议中心、体育场等建设完备、美观现代。监控系统、网络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一流,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除此之外,还在陆续新建更多的实验室。为加快推进我校实验实训室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条件,2023年10月10日下午,我校召开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土木学院测绘教研室、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的一些专业的老师。恳请这些专家们针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科学性、前瞻性等进行论证,指出问题,并给予具体指导。经过专家严格评审与讨论、现场质询、项目负责人答辩等环节,专家组认为数字化测绘实验室和建筑工程识图信息化实验室建设方案内容详实,方案合理,同意立项建设。
另外我校实践基地中,目前依托246亩实践教学基地,全面建成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1座,22000平方米畜牧兽医实训中心1处,20000平方米园艺实训中心1处,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晾晒场1处;并与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养殖企业等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5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机会。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在教育管理中也体现了现代化:我们教师的教学业务,从原来的手写教案,逐渐转变为电子化的管理。我们教师可以熟练电子工具的同时,方便而有效地随手从网络上找寻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有些教学信息也很快的从教育网站上看到,可以做到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在教育管理中,教育体制由上至下,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逐步步入“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性的学习”,让我们老师开开眼界,让孩子开开眼界。
培养教师队伍
培养我们的教师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具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和师德,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培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要引导教师领略新思想、新理念,与时俱进的钻研业务,终身受教育,不断的推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例如,我校于9月开展了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另外、为切实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于近日召开了主题为“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规范月”活动动员部署会议。教师要抓好、抓细、抓实教学常规各环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持续提升,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实效”上做文章,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进一步立足常规、规范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学工作。教师要强化教学规范管理,这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向规范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共创教学佳绩。
另外,各学院组织教学研讨会、示范课、教学督导、公开课、开学第一课等形式用以督促教师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我校教师参加了2023年假期教师研修、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要大力开展实验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不断尝试和改进教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争强直观性、操作性,使知识生活化、实践化。在教育方法上要不断的探究,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用现代化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实验,不断揭示现代教育的教学规律,形成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推进教育整体上的现代化。
我校在今年不断更新教学书籍,以力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基础课、思政课等教材在新学期已经开始投入到教学之中。
(六)高质量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在我国近代,同样有着培养各方人才的举措,尤其是培养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也有所兴起和发展,在现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为高质量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另外更是强调了职业教育新理念:“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我国的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从2012年到2021年,高等学校10年累计培养了7700多万高素质专业人才,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教育部直属高校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各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4亿元,帮助制定规划类项目1352项,落地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中高职学校在这10年间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
最后,高质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已有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着团队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三、高质量教育下的职业教育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必须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而内需体系离不开生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生产和管理能力,依据经济发展新理念的引导、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推动以及财政经济方面对职教的支持,为使职业教育能够得以高质量发展,同样采取了新的教育理念,即“深化产教融合”。
在国家与地方教育政策上,出了不少文件用以促进职教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作用发挥情况调研报告提出困难问题的化解方案》、《关于推动定西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2022年的数据,高中阶段:全国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40.71%;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
高质量职业教育采取“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实践力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比如我校今年新招生的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选择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实践经验。
我校学生在受到专业培训以后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得不菲的成绩。近些年,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中,中职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3项,省级等奖40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49项、优秀奖8项,市级一等奖282项、二等奖449项、三等奖667项、团体奖10项,学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
(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通过高质量教育培养人、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经济增长重要经济资源。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在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高质量的教育这个培养人的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定西是甘肃农业大市,同时也是人口大市,为实现全市高等教育突破发展,近年来,根据经济、产业、人口、职业学校现状等因素,全市上下以建设为导向,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大职业学校建设力度,扩大现有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全市职业教育“破茧成蝶”,实现高质量发展。
例如,针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月25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甘肃省教育厅主办,定西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产教融合对接会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聚焦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在国家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教育数字化、中医药、文化旅游、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面向甘肃省的产业与教育发展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搭建产业教育资源汇聚交流平台;2023年9月23日,全国第一届大丽花产业发展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的召开有效促进了我院校企合作力度,同时为我院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促进临洮的经济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方向是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内在要求。
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质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将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融为一体,培养满足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
从学生角度看,我们坚持拓宽职业学校学生发展通道。根据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和社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规律,逐步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在坚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职教高考等,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
我校作为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实行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的“三位一体”办学方式,其中中专拥有多项成就:“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技推广和良种繁育先进单位”等。
在中职设置了畜禽生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园林技术、中草药栽培、体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会计事务、电子商务、幼儿保育、城镇建设、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艺术设计与制作十三个专业。在首批高职专业设置中,根据本地域特色的产业需求开设了畜牧兽医等传统学科,还有大数据技术、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村镇建设与管理等新专业。本科设置园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五个专业。
以上这些专业均有利于本地区发展,学生毕业后均可以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职业,为本地的经济发展付出更为专业、更为有效的社会贡献。我校后期还会围绕主干专业和产业发展细化方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符合学院定位、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所有这些变化和成绩,都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日益提升,各行各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职业院校大门,工匠精神越来越深入青年技工心中。伴随职业教育大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成长为“金蓝领”,投身于制造强国的建设中,贡献无悔的青春汗水。这同样也在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了,国家的政策、百姓的关注、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都将为我校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总而言之,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容时,不但需要了解在贯彻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新格局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与成绩,更需要从中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发展高质量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有什么样的引领和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