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段廷玉教授受邀莅临我校,通过"田间实践指导+专题讲座"双轨模式,为我校农业学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段教授不仅深入我校农田基地指导其研究生开展实验田种植技术研究,并为园艺及中草药专业师生作题为《我国绿肥作物主要病害及防治》的专题学术讲座,系统解析绿肥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深度关联。
在学术讲座中,段廷玉教授结合多年科研实践,围绕绿肥作物的生态功能与病害管理展开深入讲解:
1.绿肥病害分类与影响
土传病害(如根腐病)和叶部病害(如葡柄霉叶斑病)是绿肥主要威胁,其发生与土壤环境、种植密度密切相关。以光叶茗子为例,葡柄霉叶斑病可导致叶片枯黄率达40%,显著降低其水土保持能力。
2.绿肥对主作物的生态调控作用
绿肥通过微生物拮抗(如分泌抑菌物质)和物理屏障(如阻断病原传播路径)减少主作物病害发生。如果园间作绿肥可使果树根腐病发生率降低30%以上。
园艺专业学生表示,通过段教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深刻理解了绿肥在土壤修复和病害防控中的"纽带作用”。中草药专业教师认为,绿肥技术对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缓解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最后,段廷玉教授呼吁将绿肥种植纳入生态农业补贴,参考湖北利川川万亩绿肥示范基地经验,推动“以田养田”模式;开发基于绿肥作物的“抑菌型生物有机肥”,以及借鉴浦城县“绿肥+优质稻”模式,打造具有土壤健康认证标识的生态农产品溢价体系等“绿肥+”产品。
本次学术活动通过“机理阐释-技术演示-思考建言"的多维视角,彰显了绿肥技术在生态农业转型中的核心价值。随着《绿肥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加速制定,绿肥种植止从传统培肥手段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性技术路径。我校农业学科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国家级绿肥技术平台的合作,助力“以由养田”生态模式的区域化实践。
(报道撰写:王丽;摄影:董学凤)